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食谱.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食谱. Show all posts

2013-08-17

Mala Lobster

麻辣龙虾
最近头疼脑热,嗓子发炎
但吃货的人生怎能搁浅
纵然食不甘味,总想犯懒
却抵不过龙虾和蟹脚之鲜
温柔地洗洗那红红的脸
对不起,今天你要死在我的面前
大卸八块你也不甘
用你的利剑,在我的手心留下纪念
好吧,料酒,胡椒,加一点盐
即使明暸你的痛苦,也狠心把你腌
入锅之前再一次打扮
淀粉让你变得更加好看
别怪我再三把你干煸
有时爱,就是一种冒险
豆瓣,生姜,和大蒜
是你重生的小伙伴
终于,抵不过烈火的熬煎
你变成了美味一盘
相信我,我们不会再相见
所以请忘掉所有的以前!

Alaska King Crab
Mala Lobster Tails

See more at PicasaWeb or Skydrive.

2009-03-15

Cake, and Cake

  吃一块鸡蛋糕,美丽的包包。咬一口香蕉,快点儿长高……
  ——前句摘自张天翼的童话故事《大林和小林》:包包的《美丽天使之歌》

  想念中许多好吃的东西,有一个常常萦绕于心的就是小时候吃过的鸡蛋糕。那个时候的鸡蛋糕都是按斤称的,不记得确切是哪年了,一斤三块五人民币,应该也不是很便宜的样子。前些年回国,专门买来吃,也就那么回事儿了。人就是这样,如果念一个东西或是什么人,最好就让她一直留在心里,没什么必要非要再相见,否则往往带来的只是失望罢了。
  话扯的远了。也许条件变了、感觉也变了,也许在国内没吃到正宗的。后来在网上看到一款日本蛋糕的做法,照片上很像是自己一直喜欢的那种:外黄内白,很软、但又不是太‘轩和’,还筋道、有点嚼头。一下子勾起了念想,不管是不是和小时候吃的一样,总要跟上时代步伐,日新月异嘛。好,那就自己来试试。
  这种蛋糕是完全用鸡蛋、油、面粉、蜂蜜和白糖做出来的,一点水都没有,吃起来口感奇佳,很对我的口味。做法也简单:四个鸡蛋用打蛋器打发,分三次加入半杯的白糖,再加入一杯面粉和一勺稀释的蜂蜜水。烤箱三百六十度烤四十至五十分钟。晾凉后吃最好,不过,我都是一做好就忍不住先来一块。看看下图,像不像一个大嘴大眼的丑娃娃。




  最近我的副校长老板在其他州谋到一个校长职位,上周五去人事部总监葛瑞格家给他送行。平时和葛瑞格关系不错,他也就很不客气地专门点我带一样有中国特色的菜。可中国菜不经放啊,又是下了班直接去他家,也不能带着锅碗瓢盆去串门吧。我就跟他说改带一个点心,他听了差点想把日子提前一天。其实当时我也没什么主意,最近忙的了不得,心思差些,真没什么灵感。本来都想去餐馆订了,前一天的晚上看看家里还有豆沙馅儿,就决定做小南瓜了。

Pumpkin cake, and brownie Pumpkin cake, and brownie
  这是我以前琢磨的,快捷易做:先将地瓜(红薯)煮好剥皮,捣成泥,加入糯米粉和适量热水和好,揪成一个一个疙瘩,包馅。馅可以是豆沙,花生酱,或是汤圆馅。包好按扁,用餐刀压几道印儿,像是南瓜上的棱子,中间加一个葡萄干当南瓜杆儿,上锅蒸15分钟就成了。好吃又健康。以前「不高兴」每次都能吃好几个。可是那天他只吃了三个。原来最近一直吃素,看到葛瑞格家的招牌牛肉丸子,一口气吃了一打。真没出息:)

2009-03-10

Sachima (沙琪玛)

山寨“萨琪玛”
  做萨琪玛要先和面,为了让面软,一点水都不能加,完全用鸡蛋。本来是五个鸡蛋配一斤面,结果没头脑也搞不清一斤有多少,就随便加了几杯,后来发现面太多,又把干面倒出来。由此可见不虚“没头脑”之名。
  面和好,放到一个碗里,盖上盖“醒”个三十多分钟。再揉,会发现面已经很软了。用擀面杖把面擀成大面片,然后切成食指那么长的条。(当然,每个人的指头都不一样长,您想切成拇指长或是中指长都没问题)。要注意的是,切条的时候要尽量切的细,因为一炸,这些面条就会变胖。没头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本以为一条条切的很不错,像筷子样细,没想到一炸,都胖乎乎地像手指头了。既然已经走了这条路,没头脑是绝不会花时间把剩下的面条重新切细的,反正都是吃到嘴里,胖点就胖点吧。

  面条切好,就该下油锅了。炸这样面条的一点都不费油,但油锅里会起很多沫子,因为面里有鸡蛋。所以也不要炸的过头了,微微发黄就好了。等炸好了,这时候吃起来,很像油条。如果有晶糕条儿,当然是比较正宗了。没有呢,可以撒一大把葡萄干在炸好的面条里和匀。
  这时一边准备糖浆,一边炒香芝麻,怎么炒芝麻就不用啰嗦了。芝麻炒好后,放到一个烤盘里。炒锅里放入一点水和很多糖(别问我多少,没头脑嘛,也就没有具体数字)。待糖化了,加入一勺蜂蜜和一勺油,将混合了葡萄干的面条倒入锅中搅拌。

  搅拌均匀后倒入盛有芝麻的烤盘中,上盖一张锡箔纸。用另外一个相同尺寸的烤盘放到锡箔纸上,使出吃奶的劲儿来压。当然要是觉得自己体重够斤两,用脚踩也行。晾凉后,将萨琪玛倒出来,有芝麻的一面朝上,看看,还不错吧。

  这个萨琪玛吃起来还是很不错的,就是不成形。因为没头脑准备糖浆的时候水放多了,所以糖浆一点都不黏。本来没头脑做拔丝是最拿手了,这回是没发挥好。好在味道还不错,聊解思萨之情。
  没头脑以前是一个什么都喜欢的人,这些年工作繁忙,许多爱好慢慢丢了。为了调整自己,不让自己过于陷入工作,周末的时候就尽量做些喜欢的事来换换头脑。这上个周末突然想吃萨琪玛,从网上查了个菜谱,小试身手。

2009-02-10

Spicy Sauce

  话说「没头脑」是无辣不欢的人。小时候,如果家里炒的菜没什么滋味(缺油水),「没头脑」就已经知道用点酱油和盐来拌辣椒面。这样的辣椒酱虽然没什么特别的,但用来夹馒头还是不错的。
  到了美国,「没头脑」发现Jalapeño这种辣椒的辣度很适合自己的口味。于是乎,平时有点时间话就烧个虎皮尖椒解馋――香倒是香,就是忒辣,一顿饭只能吃三到四个。没空的话,就切一切加上酱油、醋、糖、盐拌拌,(有香菜也可以加点),或可满足「没头脑」的口腹之欲。
  以前国内有一种「富顺香辣酱,那叫一个好吃,比现在流行的「老干妈」什么的强多了。可最近这里的超市连「老干妈」都吃不上了。怎么办啊?
  在吃的面前,没有什么「没头脑」不能克服的。这不,经过一番搜索,「没头脑」做出了自我品牌的豆豉香辣酱。
  准备材料(别指望精确的数字――「没头脑」都是随意放的)
  ⑴、一袋中国店买的香豆豉(其实一点都不香),大概一磅重。
  ⑵、将一部分豆瓣剁碎。
  ⑶、碎辣椒块一大碗(反正比豆豉多就对了)。「没头脑」用的是泰国干辣椒,那叫一个辣!这么说吧,「没头脑」可以连着吃五个四川的干辣椒,但只能吃一个泰国的。我一般就用磨咖啡豆的机器将辣椒打碎。
  ⑷、放入花椒面两大勺。
  ⑸、各种调料(反正有什么你就放什么):大料,山奈,小茴香,桂皮,等等,都磨成粉末。
  ⑹、锅里放好多油(最好要淹没过辣椒豆豉),油热后调到小火,放入豆豉、花椒面、调料面。
  ⑺、烧一会儿(约十五分钟),放入辣椒面,慢慢熬吧。
  ⑻、一个小时后,放入烤好的白芝麻(或加炒香的碎花生粒儿)、白糖、盐,搅拌,关火,晾凉,装瓶。
  ⑼、抹馒头,就稀饭,凉拌菜,作面条,放上一点,香透了。你也试试!

  有兴趣在这里搜索自制辣酱

2008-11-09

Seafood "Fans"

虾豉(“瞎吃”)粉丝 2008.09.26虾豉(“瞎吃”)粉丝

广告:简捷好看易学易做环保没油烟儿倍儿下饭的川味辣酱粉丝蒸虾。

八卦:没头脑这个人比较啰嗦,千万别被下面这么长的做法吓到。其实这个菜真的很容易做,最适合冬天上了一天班天黑了才回家累的要死的时候,露一小手。作为一个贤妻良母,JMs还得给同样上了一天班/学的老爷/少爷/小姐们做饭———真是的!凭什么呀!再遇上个挑剔的!不过,做一个又快,又下饭的菜好处多多:省了干活的力气和时间,填了吃饭的嘴。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一盘好菜可以增进夫妻母女母子感情,大大减少被“勒奥复”的可能性———谁不想有个做饭好吃的老婆/妈啊!

声明:如果谁家因为吃了这个菜吵架的话,可千万别找没头脑的麻烦,说一句您不爱听的,那肯定是您做的不好!

用料:粉丝(不是粉条),大虾,辣酱(豆瓣的,蒜蓉的都可以),料酒,豆豉蒸油(生抽也可),胡椒粉,花椒,油,葱花、葱段。无需用盐。

做法(普通版+豪华升级版):
1、粉丝用温水泡5~10分钟,只要不“支支棱棱”就行。
2、在泡粉丝的同时洗虾。洗净后顺着虾后背切开,把黑线取出来。尾巴那里不切断,然后让虾像蝴蝶一样分开。
3、泡好的粉丝放到一个盘子里,注意不要带水。
4、现在可以把洗好的虾一个一个摆放到粉丝上。在摆放好的虾上均匀地洒一些胡椒粉,倒一点点料酒。
5、用小勺或是筷子将辣酱均匀地放在每一个虾上。
6、上大火蒸5~8分钟。
  因为是蒸出来的,如果虾的分量大,可以延长一两分钟。但千万别蒸久,否则虾肉就不嫩了,粉丝也会失去筋道。这个时候其实可以直接吃了,如果要更好吃点,更不健康点,更麻烦点,加下面2个步骤,变升级版的蒸虾。
6、将蒸好的虾取出来,倒一点生抽或是豆豉蒸油,放一点葱丝。
8、另外一个小锅烧上热油,扔几粒花椒。油热后,倒在葱丝和虾上。
9、开吃!

备注:
这个菜最好吃的不是虾,而是粉丝,问问不高兴就知道了,他每次吃的时候都很高兴。

2008-04-25

Rice Wine Recipes (酒酿)

  说起没头脑的烹调本事也算是有几手绝活的,平时随便比划一下都能整出一桌子特色。可偏偏有不高兴嘴馋的两样,不易在本地吃到。一个是小时候吃的糖饼没试验出来,走了“麦”城;再一个酒酿,自己琢磨的功夫没结果,心疼了粮食,遭遇滑铁卢,酿成了不能提的壶、揭不开的锅、谁说要吃酒酿跟谁急的禁忌敏感话题。几年前留下的一包酒曲,还是不高兴得着机会问了同事家的高人,一试成功。后来成“专利”了,被朋友问起来,于是有了这份“制作大全”。

書包:
  米酒,又叫醪糟、酒酿、甜酒。古人叫“醴”。酒曲发酵是中国古代的发明。《说文解字》云:“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醪糟色白汁清,甜濃鮮香。有補氣、生血之功,夏日兼清熱解暑作用。川菜中醪糟还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酒曲中有灰霉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都进行到适当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具体化学公式,见维基百科See Wikipedia.org

流程:
①、一颗酒药配五杯糯米(详见秘籍)。注:糯米又称江米。
②、糯米浸泡一晚上,然后在干净无油的笼屉上垫纱布蒸熟:蒸二十分钟将糯米翻个儿再继续蒸二十分钟,直到蒸熟。取出放在一旁待涼。
③、将酒药碾碎,放入半碗冷水中溶化。
④、溶化的酒葯液和冷卻的糯米飯混入一個干凈容器內拌勻。
⑤、然后可将拌好酒葯的糯米飯壓平,中間挖一個小孔,稍后便于出酒水。
⑥、覆上透明薄膜。30―32℃攝氏度的室温,36至48小時就可以釀出酒釀。冬天要注意在發酵的過程中給酒釀保暖,以便縮短發酵的時間。
⑦、酒釀做成后,為了減緩繼續發酵的速度,放入冰箱保存為好,以免過早地出現老酒現象。
上海祯祥酒饼厂出品的酒饼丸 酒酿成品

秘籍(干净无油、宁凉勿热):
⑴、度量单位:酒药丸直径约一英寸,见图;杯子使用容积240毫升的量米杯,五杯就是1200毫升。还有其他人介绍的比例是两斤糯米用十克酒曲。
⑵、为什么要蒸米呢?这是一个朋友总结的经验:用高压锅会让米太软,电饭煲虽然方便但做出的酒酿会有些苦味。还有人总结说要洗多次米,不知是什么道理。浸米时用大容器多放些水,应该看到米涨满涨高后还在水面以下。浸米和蒸米的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制,不要让米过软过熟,略硬为佳。蒸的过程中水会透过纱布流走,其目的是让糯米八九分熟不夹生,保持一定的水份但又不能太软。一种做法是蒸好的米呈颗粒状,不粘在一起。还有人介绍没有蒸布的失败经验是糯米会将蒸屉的孔堵死,怎么也不能蒸熟。蒸布必须是干净没有油的,手也要干净。如果手潮容易出汗,最好戴上手套。蒸出后的糯米刚好保持颗粒状又能粘在一起,吃起来稍硬。宁可散开凉到凉,也不要让内部过热,以手摸起来略温为好。
⑶、溶药的水千万不能是热的。如果米蒸得硬了,可以在溶药时多用一些水;但水太多了做出的酒酿就软了。酒曲不可能完全溶解,会有一些颗粒,其实这样易于看到药撒得是否均匀。有些介绍里是用酒曲粉,或许会容易些。
⑷、选用透明的玻璃容器为佳。如果米太多粘在一起是无法和药混匀的。这时可将米饭一层一层地平铺在容器中,每层均匀地撒上一些酒曲。
⑸、用勺蘸凉开水轻轻压实、抹平表面,作成平顶的圆锥型,中间压出一凹陷窝。如果有剩的酒曲,撒在里面,倒入一点凉开水:目的是让水慢慢外渗,可以溶解拌在米中的酒曲,有利于均匀发酵,但水勿可多也。
⑹、发酵时间夏季一般24小时,冬季48小时,春秋季36小时。容器要用保鲜膜密封。发酵中途不宜经常开盖子察看。所以玻璃容器适合初试身手者。看有无发热,发热就是好现象。再观察容器周围一圈是否已经和酒酿分离了:有出水,侧一下酒酿会移动,就是成功了。完成发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不冲鼻,有浓郁的酒香。如果没有酒香味、米饭没有结成豆腐块的趋势,可以将容器放30℃温水中水浴加热一下,使米不至于因温度不足而不能继续发酵。其他论坛上有人介绍说如果发酵过程中表面只是白色的丝毛状,还是能食用的,在做酒酿的过程中比较常见。如果有颜色就是发霉了,决不能吃了。
⑺、放入冰箱或直接入锅煮熟都是停止发酵过程,便于保存。
⑻、嫌硬可以减少浸米蒸米时间;怕太甜可在撒药时多加些凉水。正常情况一天以上就应该闻到酒香了。用一般的大米,比糯米的发酵时间还略短。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洒多了,酿成的糯米不成块,一煮就散。做好的米酒可以生吃。但对肠胃有些刺激。最好水煮来吃,味道柔和,既不会甜得发腻,酒味也不太浓。四川的酒糟汤圆(无馅儿的糯米疙瘩),桂花醪糟,酒糟鸡蛋,或者火锅垫底都是经典的吃法。

  发酵是最关键的步骤。很多人不能掌握或保持温度,最终功亏一篑。其他的象度量、比例、容器、造型等等都可以参考照片,只有温度这个感觉,每个人不一样,难以直观表达。所以这里要专门介绍几个保温的方法:
  大多数网站上都笼统地说在夏天的室温下发酵。不算有没有空调,从小老百姓的平房或筒子楼、北京的四合院,再到海外侨胞们住的洋楼,这差别可大了去了。还有人自己的土招儿要在炉子上加热的,万一忘了煮成酒药饭了。也有说要放在暖气上的,这天南地北、海内海外的八成儿也没有标准温度。所以最终还是要拿捏好30―32℃这个度。简单说来,这应该是一个比人体温度略低、用手触“温”的感觉,上下差一些应该无妨。一些制作程序上说要用被褥裹在容器外,这只是为了保温。所以要放在暖气上或空调的热风口,既可以有持续的热量来源,又能避免直接升温使之过热。我记得小时候父母在夏天做酒酿也用被子捂着,想来一是要密不透气,二是保持恒温。那么南方人在冬天没有暖气,怎么做酒酿?还真没有调查过,但猜测旧时逢年过节厨房的灶应该热的时间长,有良好温度感觉的人是可以充分利用余热的。这和有些海外网友总结用旧式烤箱里的火苗异曲同工。即使拌药的时候饭凉了,用这种方法也可让温度升上来。
  最后说一个在新式烤箱里的做法。简单到只要把烤箱里的灯打开就行了。为增强效果,要用透明容器,并在底部放一个大的白色盘子,让光线集中。我测得非直接照射温度是32℃。如果覆盖的是保鲜膜,注意不要和灯距离太近,否则表面会硬化。听起来可能有点费电不够环保,但温度是可靠的,就当夜灯用吧,不行您集中做满一烤箱,还能外卖点零花钱。什么?灯泡是多少瓦的?等一下,我去看看...好像是40W。这要是再不规范,那我也没辙了。您还是自己裹军大衣抱怀里捂着吧,也就48小时。

参考:
  想看图文并茂的,去这个链接;查询视频,试试这里Go to YouTube.com
20060407_aladding_可可飘香 20070803_qkldg_spaces_live_com.jpg

  醪糟曲(酒曲、酒药)是用大米粉、红参、砂仁、白寇、桂皮、甘草、山皂角、谷芽、麦芽等原料,加工制成的粉团。对此有特别兴趣者可参见关于酒曲的专题摘录。另,中国文艺网文化频道上开辟了一个酒文化栏目,内容详尽,考据深入,应该是目前最全面的资料了。──“请君入瓮”,醉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