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im Sum.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Dim Sum. Show all posts

2009-09-27

Mooncake

  忙里偷闲(咸),没少吃盐;
  中秋佳月(饼),不腻不甜。
  今儿吃了把肚儿填,
  明夜看得月儿圆……

  俗话说:“谁家过年不得吃顿饺子”;「不高兴」说:“谁过中秋不得吃盒月饼”。
  今年的中秋,据说海关限制邮寄月饼,这里中国店的月饼价格就看涨了。其实就是价不高,没头脑也不会买的,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因为十月初要去俄勒冈上课,出发前的重任就是做些月饼留给「不高兴」吃。
  今年「没头脑」决定自熬糖浆,不用蜂蜜。以前用蜂蜜和面,做出來的月饼有股蜂蜜味儿,不够正宗。
  熬糖浆的时候发现白糖见底儿了,没辙,加上红糖也一样。没想到弄拙成巧,出品的糖浆颜色是如此漂亮。没头脑真是佩服自己啊,呵呵!
  枣泥是「不高兴」最喜欢的点心馅儿了。外面买的不放心,也是自己做。一袋红枣,洗干净后用水煮上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拿出來放凉后一个个地剥皮儿去核儿(可恨买的不是无核枣)。把去了皮儿和核儿的枣泥放到一个小锅里(最好是不粘锅),炒一会儿去水气,加入白糖或红糖和油。差不多了放点澄粉就好了。大概一斤红枣的样子,也就做了这么一小碗枣泥。

  五仁馅儿是「没头脑」的最爱。把杏仁,核桃,花生,芝麻,放到烤箱里三百五十度烤十分钟,拿出來切碎。加入蔓越莓干和葡萄干。记得国内的五仁都是带碎冰糖的,所以还专门砸了点冰糖加到馅儿里。为了让馅儿不那么干,加点橄榄油和一点用微波炉转过的糯米粉,这个五仁馅儿就算是齐活了。
  还有一个馅儿就是豆沙,这个以前说过,这次不再赘述。
  等和面的时候发现做月饼需要低筋面粉,而家里只有高筋的。得,懒得专门跑出去买了,就这么着吧。
  估计是鸡蛋涂多了,考出来的月饼图案不是很明显,而且月饼皮还是硬了点,但不高兴坚持说北京原来的月饼就是这样的,也就聊以慰籍了。

  附:上课回来的第二天,没头脑又做了一次月饼,觉得这次烤出来的样子比较漂亮。小鱼形状的是枣泥的,带花的是五仁儿豆沙馅儿的。

2009-03-15

Cake, and Cake

  吃一块鸡蛋糕,美丽的包包。咬一口香蕉,快点儿长高……
  ——前句摘自张天翼的童话故事《大林和小林》:包包的《美丽天使之歌》

  想念中许多好吃的东西,有一个常常萦绕于心的就是小时候吃过的鸡蛋糕。那个时候的鸡蛋糕都是按斤称的,不记得确切是哪年了,一斤三块五人民币,应该也不是很便宜的样子。前些年回国,专门买来吃,也就那么回事儿了。人就是这样,如果念一个东西或是什么人,最好就让她一直留在心里,没什么必要非要再相见,否则往往带来的只是失望罢了。
  话扯的远了。也许条件变了、感觉也变了,也许在国内没吃到正宗的。后来在网上看到一款日本蛋糕的做法,照片上很像是自己一直喜欢的那种:外黄内白,很软、但又不是太‘轩和’,还筋道、有点嚼头。一下子勾起了念想,不管是不是和小时候吃的一样,总要跟上时代步伐,日新月异嘛。好,那就自己来试试。
  这种蛋糕是完全用鸡蛋、油、面粉、蜂蜜和白糖做出来的,一点水都没有,吃起来口感奇佳,很对我的口味。做法也简单:四个鸡蛋用打蛋器打发,分三次加入半杯的白糖,再加入一杯面粉和一勺稀释的蜂蜜水。烤箱三百六十度烤四十至五十分钟。晾凉后吃最好,不过,我都是一做好就忍不住先来一块。看看下图,像不像一个大嘴大眼的丑娃娃。




  最近我的副校长老板在其他州谋到一个校长职位,上周五去人事部总监葛瑞格家给他送行。平时和葛瑞格关系不错,他也就很不客气地专门点我带一样有中国特色的菜。可中国菜不经放啊,又是下了班直接去他家,也不能带着锅碗瓢盆去串门吧。我就跟他说改带一个点心,他听了差点想把日子提前一天。其实当时我也没什么主意,最近忙的了不得,心思差些,真没什么灵感。本来都想去餐馆订了,前一天的晚上看看家里还有豆沙馅儿,就决定做小南瓜了。

Pumpkin cake, and brownie Pumpkin cake, and brownie
  这是我以前琢磨的,快捷易做:先将地瓜(红薯)煮好剥皮,捣成泥,加入糯米粉和适量热水和好,揪成一个一个疙瘩,包馅。馅可以是豆沙,花生酱,或是汤圆馅。包好按扁,用餐刀压几道印儿,像是南瓜上的棱子,中间加一个葡萄干当南瓜杆儿,上锅蒸15分钟就成了。好吃又健康。以前「不高兴」每次都能吃好几个。可是那天他只吃了三个。原来最近一直吃素,看到葛瑞格家的招牌牛肉丸子,一口气吃了一打。真没出息:)

2009-03-10

Sachima (沙琪玛)

山寨“萨琪玛”
  做萨琪玛要先和面,为了让面软,一点水都不能加,完全用鸡蛋。本来是五个鸡蛋配一斤面,结果没头脑也搞不清一斤有多少,就随便加了几杯,后来发现面太多,又把干面倒出来。由此可见不虚“没头脑”之名。
  面和好,放到一个碗里,盖上盖“醒”个三十多分钟。再揉,会发现面已经很软了。用擀面杖把面擀成大面片,然后切成食指那么长的条。(当然,每个人的指头都不一样长,您想切成拇指长或是中指长都没问题)。要注意的是,切条的时候要尽量切的细,因为一炸,这些面条就会变胖。没头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本以为一条条切的很不错,像筷子样细,没想到一炸,都胖乎乎地像手指头了。既然已经走了这条路,没头脑是绝不会花时间把剩下的面条重新切细的,反正都是吃到嘴里,胖点就胖点吧。

  面条切好,就该下油锅了。炸这样面条的一点都不费油,但油锅里会起很多沫子,因为面里有鸡蛋。所以也不要炸的过头了,微微发黄就好了。等炸好了,这时候吃起来,很像油条。如果有晶糕条儿,当然是比较正宗了。没有呢,可以撒一大把葡萄干在炸好的面条里和匀。
  这时一边准备糖浆,一边炒香芝麻,怎么炒芝麻就不用啰嗦了。芝麻炒好后,放到一个烤盘里。炒锅里放入一点水和很多糖(别问我多少,没头脑嘛,也就没有具体数字)。待糖化了,加入一勺蜂蜜和一勺油,将混合了葡萄干的面条倒入锅中搅拌。

  搅拌均匀后倒入盛有芝麻的烤盘中,上盖一张锡箔纸。用另外一个相同尺寸的烤盘放到锡箔纸上,使出吃奶的劲儿来压。当然要是觉得自己体重够斤两,用脚踩也行。晾凉后,将萨琪玛倒出来,有芝麻的一面朝上,看看,还不错吧。

  这个萨琪玛吃起来还是很不错的,就是不成形。因为没头脑准备糖浆的时候水放多了,所以糖浆一点都不黏。本来没头脑做拔丝是最拿手了,这回是没发挥好。好在味道还不错,聊解思萨之情。
  没头脑以前是一个什么都喜欢的人,这些年工作繁忙,许多爱好慢慢丢了。为了调整自己,不让自己过于陷入工作,周末的时候就尽量做些喜欢的事来换换头脑。这上个周末突然想吃萨琪玛,从网上查了个菜谱,小试身手。

2009-01-26

Yummy!

  中国人做别的事情可以马马虎虎、三心二意,只有对吃的艺术追求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而且花样纷呈、日新月异。大多数移民海外的同胞,因为想念祖国(主要也是在吃的方面),又难得故土的环境,于是自力更生,借助网络的信息,发展出许多家厨美味。即使象「没头脑」这样在国内的从不需要惦记做饭的,移民后逢年过节甚至周末都会挤出时间,在家里学做糕点。现在工作上责任重了,其实未必有以前上学的时候忙,反倒做的少了。好在「不高兴」不仅知道享用,还能通过摄影实践保留了一些照片。值此佳节,略为回顾。
Sesame Pork Dumpling :: 酥皮肉角 Sesame Pork Dumpling :: 酥皮肉角
  华人喜欢做点心,甚至能由此开出早茶午茶夜宵这样的正宗餐馆。除了各地过新年的小吃,中秋月饼算是最有名的。只是月饼的创新一味追求价格和包装,似乎口味上变化不大。
Chinese Ice Cake :: 豆沙冰月 Chinese Ice Cake :: 豆沙冰月
  上面这一款是“豆沙冰月”,完全是自家手工做成的,必须现做现吃。因为是糯米的,没有油,只有少许的糖,放不过三天。放在盒子里摆着好看而已,拍完照片就进肚子里了。以下这种脆皮的耐存一些,有豆沙、也有枣泥馅儿的。「不高兴」只有吃了这两种馅儿才最高兴。
Chinese Moon Cake :: 酥皮月饼
  除了月饼,至今最受欢迎的是下面这款“枣泥卷”,枣泥馅儿是「没头脑」完全用手工从一个个煮好的甜枣中取出来的。因为太费工了,「不高兴」只有幸尝过一次,之后就是永久的思念和企盼了。:(
Chinese Moon Cake :: 酥皮月饼 Date Paste Roll :: 枣泥蜜卷
  原来在北京总是去云南风味的餐馆吃“菠萝饭”,以为是把糯米放在菠萝里蒸。自己试了才知道,挖空的菠萝一上锅蒸就软了,而且外表的色泽变暗,就不好看了。由此推测,饭店里的什么“菠萝饭”就是拿菠萝做个样子,糯米是和菠萝的果肉一起先蒸好了在放回到菠萝里的。如果是“椰子饭”或许还有可能一起蒸,下次有机会试试。:)
Sweet rice stuffed in Pineapple :: 菠萝糯米饭 Sweet rice stuffed in Pineapple :: 菠萝糯米饭
  最爱吃四川的“赖汤圆”。这个是芝麻汤圆:买来糯米粉做团子,五仁儿芝麻馅儿也是自己拌的。糯米用处多多,到了美国的万圣节,就可以用来做糯米南瓜饼。放上一个葡萄干,就是南瓜顶了。
Sticky-rice Dumpling :: 五仁芝麻汤圆 Pumpkin Cake :: 南瓜豆沙饼
  再好吃的点心也不能当饭吃,还要注意健康和平衡――这里上一盘“什锦沙拉”和一个“红苹果天鹅”。这个苹果天鹅的果盘是我从学校的大厨那里学来的。
Apple Swan :: 红苹天鹅 Holiday Salad :: 四季什锦沙拉拼盘